欢迎访问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4地质队网站!

党群建设

党建工作

从队勘察工程公司的变化探析324队工勘施工业转型发展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26 00:00 浏览次数:1661次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调研报告

                         吴方青2019年8月

近一年多来,队勘察工程公司在项目承接、经济效益、内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变化。探析该单位变化背后的原因,对324队工勘施工业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勘察工程公司的变化

队勘察工程公司是324队队属二级实体,职工近20人,主要是以324队所属钻探甲级资质承揽业务。20187月之前的几年间,该单位承接项目较少,经济效益低下;职工收入偏低,精神状态低迷;2018年上半年已经陷入困境。

20187月,队党委对该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近一年多来,该单位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一是项目承接数量增多,年产值显著提高,项目类型由单一的固体钻探拓展到水文钻探、工程勘察、地灾治理施工等。二是经济效益提升,职工收入增加,按照全成本核算实现扭亏为盈。三是职工精神面貌改观,工作效率提升,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变化原因的探析

探析勘察工程公司变化背后的原因如下:

一是领导班子主动作为。

长期以来,事业体制下地勘单位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在该单位一定程度上存在,“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差别不大,部分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不高,积极主动谋划工作的能动性不够。

队党委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调整了该单位主要负责人,把优秀年轻人员选拔充实进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克服了“等靠要”思想,在对外经营和内部管理方面主动作为,积极开拓,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困难的局面。

二是人员结构调整优化。

长期以来,该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一线钻探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对外经营、内部管理和技术提升均缺少人才支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单位发展。

2017年,大队成立了秭归项目部,目的是在大队层面上,从大队承接的秭归地区水文钻探项目开始,通过项目实践锻炼,进一步培养年轻人员,提升技术水平,开拓工勘市场。20187月,大队将秭归项目部和原勘察工程公司合并,秭归项目部年轻技术人员的到来,优化了该单位人员结构,增强了该单位技术力量,提升了该单位经营管理水平。该单位人员编制的投标书得到了业主单位专家的高度评价,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合作单位的高度认可。

三是业务范围延伸拓展。

长期以来,该单位业务范围仅限于固体钻探,其它业务不会做,也不愿做,导致业务单一,项目匮乏,抵御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风险的能力较低。

该单位新领导班子认识到,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仅仅固体钻探已经不能满足单位生存发展,必须要拓展业务范围,产业分散布局。近一年多来,该单位利用大队、队属企业以及合作单位资质,除固体钻探外,努力承接了水文钻探、工程勘察、地灾治理施工等多个项目,并仍在努力开拓其它市场领域。

四是内部管理得到加强。

长期以来,地勘单位管理比较粗放、不够精细的问题,在该单位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宽、松、软”现象较为常见。一个没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新领导班子上任后,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高度重视单位内部建设,强化内部管理。首先加强劳动纪律,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提升单位战斗力。二是适当提高野外津贴标准,调动施工一线工人积极性。三是规范职工岗位系数,坚持多劳多得,按岗取酬。四是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尽可能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努力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五是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六是高度重视安全管理,2018年两台机台分别获得省局“示范机台”“达标机台”称号。

五是外部支持务实有效。

长期以来,地勘单位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没有实质性改变、提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不适应地勘单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该单位作为大队一个二级实体,其发展同样受到制约,要想实现持续长远发展,除自身努力外,需要来自大队以及其它外部的支持,需要突破一些不适应其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方面的“条条框框”。

队领导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2016年,在大队的直接指导下,该单位利用承接省局国家地下水项目的机会,积累了水文钻探方面的业绩,培养了一些人才。2017年,在此基础上,大队成立了秭归项目部,其战略目标就是为了摆脱固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突破原有的体制机制的约束,先做强“秭归项目部”这个增量,以增量的壮大来消化、带动包括原勘察工程公司在内的单位存量。这种方式矛盾相对较少,阻力相对较小。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秭归项目部具备了带动原勘察工程公司发展的能力,因此在20187月,结合实际情况,大队将秭归项目部和原勘察工程公司合并。自合并以来,该单位继续得到了大队以及其它外部的支持,不断做实做强,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随着进一步发展,该单位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包括体制机制在内的生产关系方面的制约。

三、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近一年多来勘察工程公司的积极变化,值得我们去思考,从而由点到面,去探析324队工勘施工业转型发展之路。当前,324队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324队如何深化改革?如何转型发展?从勘察工程公司的实践、改变中我们得到启示。

第一,要把选好用好人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人用人对于事业的重要性;古人也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任何事业的进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同样,今天324队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把人选好、把人用好是队党委需要谋划的大事。

现阶段,要立足324队现有的人才资源,善于从324队近300人的队伍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一是要结合工作岗位选拔人才。世上没有全才,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能论及优点就忽视缺点,或者论及缺点就抹杀优点,更不能离开工作岗位抽象地讨论人才。需要一双识别人才的“慧眼”,使人才人岗相宜、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二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使用人才。要经常关注人才的思想动态、工作动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各种管理手段,不断激发人才的“正能量”,化解人才的“负能量”,使人才有“想干事”的激情、“能干事”的平台、“干成事”的价值。要坚持严管就是厚爱,通过价值理念的认同、共同目标的引导等激发人才具有持久的干事创业的动力。

第二,要结合单位实际找准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中央的政策以及我省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324队越早转型发展越主动;同时,每个单位自身情况不同,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因此,324队要结合实际尽快明确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

324队工勘施工业而言,当前就是以“事企分离”为切入点,先理顺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再谋发展。一是实现事企真正分离。事企分离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队工勘施工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事企不分,队工勘施工业不可能有发展前途。二是努力将企业做实做强。过渡期内,暂不将三个企业整合,在全力发展安徽地质公司、不影响安徽地质公司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池州岩土公司、池勘院两个企业做实做强,使其成为安徽地质公司的重要补充、队工勘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保留三个企业符合324队队情,有利于队工勘施工业长远持续发展。三是打造现代企业集团公司。队属三个企业,特别是安徽地质公司,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在承接队工勘施工业的同时,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技术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以安徽地质公司为母公司、以其它两个企业为子公司的现代企业集团。

第三,要深化改革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324转型发展,是从传统的地质找矿向地质服务转变,是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领域的拓展、转变,这些工作重要而且急迫。但与此同时,支撑在背后的包括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在内的生产关系方面也要随之调整、转变,这些工作同样重要而且急迫。只有同时把包括体制机制、影响大队和实体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在内的生产关系方面调整适应了,大队以及二级实体的发展能力才能真正增强、生产力才会充分发展。

当前,迫切需要坚持深化改革,进一步规范管理,按照事企分离原则,实现324两大产业,即工勘施工业和地质勘查业分体运行。工勘施工业总体上纳入企业,依托企业这个平台来发展,按照企业的规矩来经营,企业要建立一套适应市场变化的、有利于促进工勘施工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地质勘查业暂留在324队事业这个母体内,依托324队来发展,324队机关部门和二级实体要适当进行整合和重组,建立一套适应地质勘查业发展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第四,要形成单位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展望未来,转型发展是324队实现长远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但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明确切实可行的方向路径,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转型发展才能走上正确轨道,取得满意的成效。

首先要思想统一。在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明晰324队今后几年的发展规划,确定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的氛围,取得全队干部职工的思想认同,形成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其次要统筹推进。当前,324队面临诸多工作:夯实基础、理顺机制、规范管理、市场开拓、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等,许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这更需要统筹考虑,精心谋划,增强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和主动性,注重转型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更加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既不可急躁冒进,也不能观望等待。要整体推进,讲求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制定相关预案,完善配套措施,提前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